网站首页|联系我们  

  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优美学院 >>  >> 大师工作坊1

大师工作坊1


台湾Heidi Chen200小时资培训课程

Heidi Chen

200小时师资培训课程

Yoga Alliance美国瑜珈联盟200小时认证



Sri K. Pattabhi Jois 曾说:呼吸法中最重要的是吸气和吐气之间的Kumbhaka(止息),在这之间的「悬」是心智与技巧之间的交错;Richard Freeman也常提及:瑜珈的精华在于姿势与姿势间的转换与连结。师资培训的目标不是一面金牌,它的精华是在练习中磨合,在练习的道路上,面对自我内心的转变、练习的转折、成长的蜕变,甚至短暂的挫折。对决心参加师资培训的学员而言,我们将一同品尝呼吸串联心境及身体的转换,一起研读、练习、自我探索、内化与学习伙伴沟通。在离开舒适圈的环境及日程安排下,学员将有充足的时间,思考自我的练习,并灌注更蓬勃的生命力。 

教学团队 


- 指导老师 -

Heidi Chen

来自宝岛台湾,师从著名资深瑜伽老师Richard Freeman,拥有丰富的国际教学经验,自2008年起,已在台湾、上海、内地城市以及斯里兰卡,教授过多次研习课程与僻静营;现为台北Space Yoga签约培训师。

「人习惯性地往外追求,却看不见近处的真,就像真理近在眼前。」Heidi 教我们用瑜珈的角度,更有觉知地看世界。「呼吸是净化,正位是净化,净化之后的练习,使身体发出光亮。」Heidi 教我们瑜珈是用课堂以外的 23 小时去预备,为练习预备,也为生活预备,甚或生命。


她的个人练习以传承瑜珈传统精神为核心,加上严谨的正位要求,更从佛法智慧中领悟。2005年开始,深入皮拉提斯的教学及练习,因皮拉提斯要求严谨而细腻的观察及判断能力,且须深入研读解剖学,因此这深厚的经验也应用在Heidi的瑜珈教学中,更能敏锐地判断学生的身体状态与潜能,进而帮助他们。


在2007年遇见瑜珈启蒙老师Stephen Thomas,并在2008年遇见上师Richard Freeman。多次完成了Richard Freeman的师资培训及进阶密集研习,至今仍频繁地近身学习,在教学上,也能看到Heidi真实体现所学,投入梵文及瑜珈经典的学习,并致力实践垫子内外的平衡,瑜珈即是生活、生活即是瑜珈的练习。


Heidi的教学风格除了精准的正位、逻辑性的动作编排,课堂中,也常以充满想象力的比喻及开放式的方式,带领学生学习,不给框架的答案。身为瑜珈老师并不是将学生变成心中的模式,而是给予学生空间与时间来找到觉知及动力,帮助学生内省,找寻智慧及真实的喜悦。




- 客座讲师 -

 Carlos Pomeda 

沈浸在瑜珈传统研究和练习逾40年。他曾以僧侣身份修行18年,其中9年在Siddha Yoga Ashram师事Swami Muktananda与Gurumayi Chidvilasananda。在这段期间,他不仅学习来自各种系统的瑜珈哲学知识,并深入瑜珈练习。同时,Carlos也将这份经验融入其梵文与宗教研究的学术背景,使其成为倍受国际瑜珈师所推崇的瑜珈哲学老师。Carlos深且广的瑜珈知识、练习经验与对瑜珈传统的热爱,佐以洞见与幽默,让他能将高深的经典教学,转换成清楚、深具意义且实用的瑜珈哲学智慧,并能鼓舞学员持续进修之路。Carlos来自西班牙马德里,现居旧金山,除进行相关谭崔哲学的博士论文,也频繁旅行各国教授瑜珈哲学、传统经典与冥想等研习课程。

(英文教学 中文口译)




- 解剖学讲师 -

 刘佩芬


l  SpaceYoga体平衡老师

l  2012年迄今,瑜伽200HR师资培训课座讲师

l  2016年,台湾临床徒手治疗协会徒手治疗课程结业

l  2014-2015,实康复健科诊所物理治疗组长

l  1999-2011,淡江大学校内运动会特约物理治疗师

l  2004-2006,淡江大学水上运动会医疗组组长

l  2002  阳明大学物理治疗疗暨科技辅具研究所硕士  

l  1987年毕业自阳明大学物理治疗系,随即投入小区复健的行列。2012年开始接触瑜伽,对瑜伽有了不同的看法,过去在医疗单位看到的常是练瑜伽受伤的“患者“,觉得瑜伽比较像是“极限运动“!深入了解后发现,瑜伽非常重视对自己身体的感知,在呼吸、体位、观想中能够精细的控制身体的每个部位,到达这个阶段是需要不断的练习,可是现代人因静态的生活型态,长期错误的使用身体,用进费退,肌肉骨骼神经系统都不敏锐了,身体僵化、心灵顿化,只有好胜心不退反进,急着要做出老师指定的动作,因而导致受伤!透过学习解剖学(anatomy)、人体动作学(kinesology),从头脑先“理解“身体,进而在瑜伽习修中从“心“去感觉身体,了解自己身体的限度,锻炼身心灵的同时避免伤害的发生。教学经验丰富的瑜伽老师能够“观察“、“诱发“、“疗愈“,观察学员在体位中身体各部位的状态,诱发正确流畅的动作,甚至疗愈因异常体态引起的酸痛,除了长期的练习,也需要对解剖学(anatomy)、人体运动学(kinesology)有深入的了解。


授课纲要 


1、体位法 

体位法是最容易接触也是最直接和自我产生连结的方法。藉由体位法的正位,进而内化气与心智的结合。在师资培训课程中,将给予准确的体位法讲解及充份的练习。深入传统哈达瑜珈体位法,并以Ashtanga Vinyasa Flow串联作为基础,对于想成为瑜珈指导师的人,将学习如何编排一堂有效率及质量的课程,对于想要深度进修的学员们,将能扎实地建立基础,进而深入具难度的动作,同时也会学习到如何安排自我练习的编排技巧。体位法是一扇通往心灵的门,鼓励我们以开放的角度,迎接身体的变化与心智合一。


 2、呼吸法 

呼吸法与体位法,如鱼水共存。经由动作的移动,加上「气」的运行,让行为与思绪合一。在师资培训中,将着重在基础的呼吸法、呼吸法技巧,以及观察心智如何受气息所影响。随着敏感度与熟悉度的提升,将逐一增加不同的呼吸法练习。


3、瑜珈哲学 

瑜珈是什么?它的来源在哪里?什么样的文化塑造出瑜珈?而瑜珈又如何塑造其周遭的文化,乃至影响当代世界,并给予现代人生命指引与启发?在当代体位法练习之外,瑜珈传统有更多元且丰富的面相,在这瑜珈之河中,我们将溯源而上,认识不同瑜珈系统、流派与其教学和释义。同时,借着生动的神话故事,了解这些强而有力的神话图像为扩展觉知所提供的启发、洞见和指引。在古老经典里,我们将寻得能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实用智能,它不仅能让我们的瑜珈练习,也让生命充满意义、深度与喜悦。


4、静坐冥想  

这是「无条件的亲善」的练习。我们在静坐时,培养温柔的心、不评断的态度,在梵文里Maitri是指慈爱无条件的亲善,在静坐时,不管心里出现什么思绪,我们都要对它无条件地亲善。静坐也就是每天花一些时间与自己在一起。在师资培训中,除了每天的静坐练习,也将安排二天的行禅、坐禅的密集练习,与僧宝(共同练习的伙伴)一同学习时,将凝聚稳固的力量,进而培养静坐的习惯。



5、梵文 

 印度古文化认为宇宙的来源是声音。灵修传统重经典的背诵,其意义在于净化思想和提升意识的层次。在 Raja Yoga(胜王瑜珈)/ Patañjali Yoga 的系统里,练习者需培养并深入自我觉知的敏感程度,了解声音语言和思考思想之间的亲密呼应关系。对于练习来说,它在生理层面和感官运作上,具洁净效果。将讲解声音语言/思考/认知的密切联系和学习基本的吟诵基础。


6、阿育吠陀 

 在印度古老的思想传统里,身体不只是实体,心智也不只是非实体。「人身」是具有不同层次的系统个体,这些不同层次之间有着相互呼应的关系。瑜珈也是以在这样的哲学思考下发展出来的。瑜珈系统着重洁净、排毒和活络身体的各个层面。阿育吠陀是印度的生命医学系统,其目的在实现一个总体、完整性的健康,对于人和环境的互动关系也有独特的见解。将教授基本观念,以及如何应用在练习里,加深练习的深度。


7、瑜珈与生理解剖学 

透过学习解剖学(Anatomy)、人体运动学(Kinesiology),从头脑先「理解」身体,进而在瑜珈修习中,从「心」感觉身体,了解每个人身体的限度,在锻炼身心灵的同时,不起好胜心,避免发生伤害。教学经验丰富的瑜珈老师能够「观察」、「诱发」、「疗愈」,观察学员和自己在体位中身体各部位的状态,诱发正确流畅的动作,甚至疗愈因异常体态引起的酸痛。课程中,不仅深入学习解剖学、人体运动学,同时也将学习实用的肌内效贴布贴扎技巧。


8、实用调整技巧 

学习探索解剖学,并学习如何实际调整动作。


9、特殊课程教学 

对于孕妇、高低血压、脊椎侧弯的族群,学习相关知识及练习上的照顾




阅读参考书单  

1. 《薄伽梵歌》Bhagavad Gita

2. 《瑜珈经》Yoga Sutras of Patanjali

3. 《正念瑜珈:结合佛法与瑜伽的身心双修》Mindfulness Yoga - The Awakened Union of Breath, Body, and Mind

4. Light on Pranayama

5. 《瑜珈之光》Light on yoga

6. 《解剖列车:针对徒手及动作治疗师的肌筋膜经线》Anatomy Trains: Myofascial Meridians for Manual and Movement Therapists

7. 《舞蹈应用生理解剖学》

8. The Mirror of Yoga


优胜美地瑜伽(北京) © 2011-2015. YogaSummit. All rights reserved.

加入我们 | 新浪微博 | 交通地图 | 微信公众号
 
加入我们 | 新浪微博 | 交通地图 | 微信公众号